Table of Contents

懷孕期間不建議食用的食物:4 大類型

孕期的飲食對母體與胎兒的健康至關重要。準媽媽需要了解哪些食物應該避免,以確保寶寶的安全與健康成長。透過本文,你將更深入了解懷孕期間不適合食用的食物類型,並獲得正確的營養資訊,以準備一套安全且科學的飲食計劃。


1. 懷孕期間的飲食可能受到多種因素影響

許多準媽媽在開始懷孕旅程時,會透過網路搜尋、詢問朋友或家人來了解懷孕期間應避免哪些食物。你會變得更加謹慎,因為你擔心寶寶的健康。

雖然適合孕婦的飲食計劃通常會依據個人的健康狀況、症狀及生活方式而有所不同,但健康的食物一定能為胎兒提供適當的營養。例如水果、蔬菜、優格、全穀類與健康蛋白質等,都是均衡飲食的重要組成。

這些食物對所有人都有益。然而,懷孕女性的飲食需求與一般人有所不同,在整個孕期中,她們可能面臨特定的飲食限制。根據懷孕婦女的症狀、生活方式、健康狀況、過敏情形與某些生理變化,營養師可能會建議避免某些特定食物。


2. 體重增加或減輕過多都是重大問題

若孕婦體重增加過多,胎兒可能比預期更大。同樣地,體重減輕過多也可能導致寶寶出生體重過輕。這兩種情況都可能對健康構成風險。

若孕婦持續減重,營養專家會迅速建議孕婦增加食量。營養不良會對孕婦與胎兒的健康造成不利影響。它會削弱身體,並可能導致低出生體重或早產。根據個人的身高,醫生會給出理想體重建議。若孕婦的體重超出建議範圍,應重新檢視自己的飲食習慣,並確保身體攝取足夠的營養素。

懷孕期間應避免哪些食物,也取決於孕婦本身的健康狀況。

有些準媽媽在懷孕前可能就患有糖尿病或高血壓。在提出飲食限制前,營養專家會將這些因素納入考量。雖然水果對健康有益,但若發現某些水果攝取後會導致血糖明顯升高,準媽媽可能就需要避免攝取。若孕婦對某些其他食物有過敏反應,也需採取相同的避免措施。

懷孕初期與第二期常見的症狀包括噁心、嘔吐、害喜與疲勞。這些症狀的嚴重程度可能會因為所攝取的食物而有所不同。因此,找出哪些食物不適合懷孕婦女食用是非常必要的。

3. 懷孕期間不宜食用的食物

準媽媽可能已經記下了懷孕期間應避免食用的食物清單。不過,關於哪些食物孕婦不該吃,網路上常有錯誤或令人混淆的資訊。所食用的食物必須既適合又有益於孕婦健康。在規劃每餐時,請記住這些關於孕期禁忌食物的基本建議。

3.1. 避免攝取固體脂肪、飽和脂肪與反式脂肪

應避免攝取固體脂肪、飽和脂肪與反式脂肪(氫化脂肪),但可適量補充優質脂肪,甚至越多越好。反式脂肪與飽和脂肪在室溫或低溫下呈固態,是固體脂肪的主要成分。這些脂肪會升高膽固醇水平,並增加罹患心臟病與糖尿病的風險。

根據研究,這些脂肪也可能提高胎兒日後出現代謝異常與兒童肥胖的機率。懷孕期間,孕婦應避免以下脂肪來源:

  • 豬油

  • 牛油

  • 雞油

  • 奶油或人造奶油

  • 奶油起司與其他未標示「已消毒」的奶製品

  • 椰子油等

部分甜點與其他乳製品也可能含有這些有害脂肪。除非你確信這些食物不含飽和脂肪或是使用健康油脂烹調,否則應避免以下食物:

  • 香腸

  • 炸薯條

  • 炸雞

  • 披薩

  • 烘焙點心,如餅乾、甜甜圈、蛋糕與其他糕點類

3.2. 含汞海鮮

如果你認為海鮮對孕婦無害,那就需要重新思考了。由於某些海鮮含有高濃度的汞,因此被列為懷孕期間應避免食用的食物之一。魚類與甲殼類海鮮中雖然富含鋅、鐵、蛋白質與 omega-3 脂肪酸,但其中部分種類含有高濃度的汞。

經常攝取含汞量高的海鮮可能損害寶寶的腦部與神經系統發育。孕婦應避免以下幾種海鮮:

  • 馬鮫魚(也稱皇帶魚)

  • 大目鮪魚

  • 箭魚(Marlin)

  • 旗魚

  • 其他掠食性大型魚類

3.3. 生肉、加工肉與未煮熟的肉類

孕婦的身體容易感染多種細菌與寄生蟲。即使只是發燒,也可能對胎兒健康造成傷害。來自不潔環境與食物中的寄生蟲與細菌,常見於生肉、加工肉與未煮熟的肉類中。這些食物應列入孕期禁食名單。

生雞蛋可能含有沙門氏菌。感染沙門氏菌會導致發燒、噁心、嘔吐、胃痙攣與腹瀉。然而,在少數極端情況下,感染可能導致子宮痙攣,造成胎死腹中或早產。

未煮熟的甲殼類動物,包括牡蠣、淡菜與蛤蠣,是造成多數海鮮相關疾病的元凶。雖然烹煮可預防部分感染,但無法預防紅潮造成的藻毒素感染。孕婦應避免生食甲殼類海鮮。

懷孕期間不建議食用的食物:4 大類型

懷孕期間不建議食用的食物:4 大類型

4. 懷孕期間應避免飲用的飲品

除了不宜食用的食物清單外,懷孕期間也有一份不建議飲用的飲品名單。孕婦應攝取足夠的水分,同時盡量減少或完全避免下列飲品:

4.1. 酒精

懷孕期間不應飲酒,因為酒精可能導致流產、胎死腹中以及身體與心理方面的發展問題。這些缺陷被稱為胎兒酒精譜系障礙(FASDs)。

母體中的酒精會透過臍帶傳遞給胎兒,或透過哺乳進入嬰兒體內。酒精在整個懷孕期間都可能對胎兒造成傷害。若你正在懷孕或打算懷孕,應避免飲酒,以保護寶寶的健康。

4.2. 咖啡因

有些人認為咖啡對孕婦無害,也有人認為它對胎兒有害。營養專家通常會建議孕婦每日攝取適量咖啡。若無法完全避免咖啡,醫生建議每天最多喝一杯。

部分草本茶也含有高量咖啡因。雖然草本茶通常有益健康,但在懷孕期間應避免飲用。攝取過多咖啡因可能導致流產、低出生體重與嬰兒日後的健康問題。

4.3. 未經消毒的牛奶與果汁

未經消毒的食品標示本身就是一項警訊,這類產品可能含有多種細菌,如大腸桿菌、李斯特菌與沙門氏菌。這些細菌對你與胎兒皆構成風險。若外出用餐時對菜單有疑問,請不要猶豫,主動詢問清楚。

4.4. 能量飲料

能量飲料中的咖啡因與其他成分可能對胎兒造成傷害。由於能量飲料被歸類為營養補充品,不受 FDA(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)監管,因此可能含有標籤未標示的成分。

含人蔘的能量飲料在孕期應完全避免。這些飲料中的咖啡因與其他刺激物可能造成胎兒組織受損、氧化壓力增加,以及長大後出現焦慮等問題。

懷孕期間不建議食用的食物:4 大類型

懷孕期間不建議食用的食物:4 大類型

5. 哪種營養飲食最適合孕婦?

準媽媽需要特別留意飲食中葉酸、鐵、維生素 D、鈣、蛋白質與鋅的攝取。同時,飲食也應該在碳水化合物、蛋白質、各類維生素與脂肪之間取得平衡。

無可否認,充足攝取營養對胎兒的全面發展至關重要。為了充分準備好這段重要的 9 個月旅程,準媽媽應該了解並應用「懷孕期間不應食用的食物清單」與「懷孕期間建議食用的食物」。

根據研究,營養是影響媽媽健康的關鍵因素之一,並對胎兒的形成與發育過程產生顯著影響,從受孕開始直到成長階段。在孕期內若缺乏營養,可能導致早產、妊娠併發症與胎兒體重過輕等問題。

懷孕期間不建議食用的食物:4 大類型

懷孕期間不建議食用的食物:4 大類型

6. 孕婦在營養飲食中應注意哪些事項?

為了保護孕婦與胎兒的健康,請遵循以下幾項建議:

  • 攝取多元且足量的營養來源是關鍵。避免只吃少數幾種食物而造成營養不均。這樣能確保媽媽與寶寶都能獲得足夠的營養。

  • 避免攝取過多糖分與鹽分,因為它們可能導致高血壓與水腫。糖分攝取過高還可能增加妊娠糖尿病的風險。

  • 多吃水果與蔬菜有助於預防便秘,並為媽媽與胎兒提供豐富營養。不過,要注意不要因為攝取過多含糖水果而導致體重過重。

  • 為了確保母子雙方獲得足夠營養,應適當補充必要的維生素與礦物質。為了保護兩者健康,應避免含酒精飲料與其他刺激性物質。

  • 一個有助於減少孕期不適的小建議是:盡量少吃辛辣調味料,如胡椒、辣椒與大蒜。

懷孕期間不建議食用的食物:4 大類型

懷孕期間不建議食用的食物:4 大類型

7. 孕婦在懷孕期間應避免哪些事情?

除了不應食用的食物清單外,準媽媽還應特別留意以下幾項注意事項:

孕婦應避免攝取高脂肪與高糖分的食物。例如:巧克力、奶油、炸洋芋片、沙拉醬、油脂、冰淇淋、蛋糕、糖果與含氣飲料等。

攝取過量這些食物可能對媽媽與胎兒皆有害。這些成分可能導致體重快速上升,並增加懷孕期間其他健康風險的可能性。


結論:

希望 Wilimedia 本文所提供的資訊,能為各位父母在「孕婦不應食用的食物」以及「懷孕期間如何管理營養飲食」方面帶來必要的知識。

在這 9 個月 10 天的旅程中,營養始終是影響媽媽與寶寶健康的關鍵因素。


網址:https://wilimedia.co/

粉絲專頁: 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wilimedia.en

信箱:support@wilimedia.co