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able of Contents

孕婦心跳頻率:6 項需要注意的影響

對於孕婦而言,心跳頻率可能會上升至每分鐘 70–80 下,這是一種正常現象,也是孕期發展良好的積極指標。這有助於確保母體與胎兒皆能獲得充足的氧氣與營養。不過,若孕婦出現異常心律問題,應聯繫醫師以獲得建議與協助。


1. 孕婦的正常心跳頻率是多少下每分鐘?

孕婦的正常心跳頻率約為每分鐘 70 到 90 下。然而,根據懷孕階段與個人體質的不同,心跳頻率可能會有所變化。以下是測量孕婦心跳頻率的步驟:

步驟 1:進行準備

  •  確保你處於一個安靜的環境中。

  •  選擇一個舒適的位置坐下,必要時可抬高雙腿以促進血液回流至心臟。

步驟 2:尋找心臟的位置

  •  用手指感受左側胸部的心跳位置。

  •  對許多女性來說,靠近乳房的位置即為心臟所在。

步驟 3:計算每分鐘心跳次數

  •  使用計時功能的手錶或碼錶,計算一分鐘內的心跳次數。

  •  若無計時工具,可計算 15 秒內的心跳數,然後乘以 4,即可得出每分鐘心跳頻率。

步驟 4:評估結果

  •  參考孕婦正常心跳範圍為每分鐘 70–90 下。

  •  若測得結果在此範圍內,即屬正常。

孕婦心跳頻率:6 項需要注意的影響

孕婦心跳頻率:6 項需要注意的影響

2. 孕婦的心跳是否與懷孕前不同?

以下是最主要的幾項差異:

  • 心跳加快: 懷孕期間,女性的心跳頻率通常會上升。這是因為身體需要為母體與胎兒提供更多的營養與氧氣。一般來說,心跳會比懷孕前高出約 10–20 下/分鐘。

  • 整個孕期心跳變化: 女性的心跳在懷孕不同階段會有所變化。由於胎兒快速成長,心跳初期會逐漸上升。至中期或後期,心跳可能會穩定或稍有下降。

  • 活動時的心跳變化: 孕婦進行活動時,心跳頻率可能比懷孕前更快。劇烈活動也會導致心跳加速,這是正常生理反應。


3. 為什麼孕婦的心跳頻率會升高?

孕婦的心跳頻率可能因多種原因而升高,包括:

  • 血液量增加: 懷孕期間,女性身體會產生更多的血液,以向胎兒供應營養與氧氣。因此,為了滿足這一需求,心臟需加快跳動以輸送更多血液。

  • 心肌質量增加的目的: 在整個孕期中,心臟需更強力地運作,以為胎兒持續供血與營養。這使得心肌的質量與體積增加,導致心跳頻率與泵血能力提升。

  • 荷爾蒙變化: 懷孕期間,身體會產生大量的雌激素(estrogen)與黃體素(progesterone)。這些荷爾蒙會影響神經系統,導致心跳加快。

  • 影響心跳的調節因子變化: 在孕期,某些調控心跳的生理因子會增加,這會影響心臟活動,進而使心跳加速。

因此,孕婦的心跳頻率升高是一種自然生理反應,與血液增加、心肌變化、荷爾蒙波動以及調節機制改變有密切關聯。這些變化是孕期正常的身體適應現象。

孕婦心跳頻率:6 項需要注意的影響

孕婦心跳頻率:6 項需要注意的影響

4. 孕婦的心律不整問題

懷孕女性的血容量比常人高,因為心臟需以更快速度運作,以將血液輸送至全身。此外,子宮的增大會對心臟與肺部造成壓力,因此胎兒的心跳通常也會比平常更快。

隨著孕週推進,擴大的子宮會壓迫橫膈膜,導致心臟軸線相對改變,使其在影像檢查中呈現較水平的位置。然而,在分娩後,子宮會迅速收縮,心臟也會突然恢復至原本位置,這種變化可能導致類似“心臟下沉”的感覺。心臟可能因此發生中風或出現心律不整等異常反應。

此外,若孕婦出現頭暈與水腫,可能與心臟疾病、高血壓或貧血有關。此時心跳頻率會加快,呼吸也變得急促,乃因身體負荷增加所致。

曾有心血管疾病史的女性在懷孕期間可能出現心律不整,例如:

  • 高血壓或血脂異常。

  • 主動脈疾病、心律不整、心肌病、心衰竭、馬凡氏症候群或風濕性心臟病史。

  • 曾發生中風或短暫性腦缺血(TIA)病史。

  • 體力明顯下降,活動耐受力降低。

  • 心臟超音波可能顯示瓣膜狹窄、主動脈瓣異常或主動脈出口阻塞。

  • 與甲狀腺功能異常相關的心臟病。

此外,其他可能導致孕婦心律不整的因素還包括不健康的生活習慣,如:喝酒、抽菸、吸毒等,以及懷孕期間使用違禁藥品等行為。

孕婦心跳頻率:6 項需要注意的影響

孕婦心跳頻率:6 項需要注意的影響

5. 心律不整會影響胎兒嗎?

由於懷孕對心臟與循環系統造成相當大的壓力,許多患有心血管疾病的女性不願懷孕,因擔心母體的心律不整會影響胎兒。然而,若能正確預防與治療妊娠期間的風險,患有心臟疾病的女性仍然有可能生下健康的寶寶。

懷孕與分娩期間母體心律不整的風險:

  • 中風風險: 分娩後子宮迅速收縮,使心臟從偏橫的姿勢突然回到正常位置。這種突如其來的變化可能導致心臟活動異常,引發心律不整,並增加中風風險。

  • 早產風險增加: 患有心血管疾病的孕婦早產風險較高,因為隨著孕期進展,母體健康可能遭受嚴重損害,心臟負荷也會明顯加重。因此,醫師可能會根據母體狀況評估是否需要提前分娩,以挽救母子生命,但這也可能導致非預期的早產。

  • 若嬰兒出生過早,其肺部尚未完全發育,容易罹患肺透明膜病(又稱呼吸窘迫症候群),此病可能導致呼吸困難甚至死亡。

  • 胎兒生長遲緩: 心血管疾病可能導致胎兒在子宮內生長遲緩,因為母體心臟功能不佳,胎兒從母血中吸收的營養變少,使胎兒發育受到限制。

  • 某些心血管疾病如心衰竭、二尖瓣狹窄與閉鎖不全,會嚴重影響母嬰健康,甚至可能危及生命。因此,患有心臟疾病的女性在考慮懷孕前需審慎評估。懷孕期間,孕婦應諮詢心臟專科醫師,瞭解自己是否能承受妊娠與分娩過程。醫師將根據評估結果建議是否繼續妊娠或中止。

  • 若已懷孕,孕婦需密切關注自身健康,保持均衡飲食,尤其要居住於舒適的環境中。任何異常變化都應即時處理,以避免產生潛在風險。


7. 改善孕婦心律不整的方法:

心律不整與呼吸困難等併發症可能對孕婦與胎兒造成不良影響,因此孕婦應特別注意以下幾點以因應心律不整情況:

  • 有心血管病史的女性應定期接受心臟檢查並及時追蹤。

  • 上下樓梯時應放慢速度,避免過度用力。若感覺心跳加快或呼吸困難,應立刻停下來休息。

  • 維持愉快、樂觀的心情,避免憂慮與過度思考。

  • 孕婦應重視休息,特別是在懷孕中期與後期,避免過度工作與勞累。這不僅能保護心肺,還可減輕呼吸困難與心跳過快的情況。

  • 建議孕婦定期進行瑜伽或溫和的身體活動。

**前三個月的營養攝取對孕婦與胎兒尤其重要。**由於此期間心血管變化劇烈且心律不整的機率較高,因此營養計畫需注意以下要點:

  • 除了補充母體所需的營養,也應考慮心臟健康的需求:

    • 限制高脂肪食物的攝取量。

    • 減少鹽分攝取。

    • 增加膳食纖維、礦物質與維他命的攝取。

    • 禁止飲用含酒精、咖啡因或其他有害飲料。

孕婦心跳頻率:6 項需要注意的影響

孕婦心跳頻率:6 項需要注意的影響

8. 孕婦什麼時候應該就醫?

當出現以下任何症狀時,孕婦應立即就醫以檢查心律與心臟健康:

  • 心跳不穩: 若孕婦感覺心跳不穩、過快、過慢或不規律,應諮詢醫師。

  • 心痛: 若出現心痛、胸悶或呼吸困難等症狀,應立即就醫,以預防心肌梗塞或其他嚴重心血管問題。

  • 心跳突然變化: 若心跳突然與過去不同,應接受心臟檢查並在必要時接受治療。

  • 其他症狀: 若出現持續疲倦、頭暈、眼花或昏厥等症狀,應諮詢醫師,以確認症狀來源。

為確保母嬰健康,孕婦如有任何與心跳相關的不適或疑慮,應盡快與醫師聯繫以獲得專業建議與治療。


結論

本文由 Wilimedia 提供,深入探討了「孕婦心跳頻率」以及影響其變化的相關因素。心跳頻率是評估胎兒健康的重要指標之一,應定期監測。如對胎兒心跳有所疑慮,請立刻諮詢醫師以獲得即時建議與協助。


網址:https://wilimedia.co/

粉絲專頁: 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wilimedia.en

信箱:support@wilimedia.co