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些孕婦會患上子癇,這種疾病通常發生在妊娠後半期或分娩後。妊娠期子癇危險嗎?
1. 什麼是子癇?
子癇是威脅孕婦和胎兒健康的最危險的併發症之一。妊娠中毒會導致這種疾病,通常在懷孕 20 週後出現,最常見於 37 週,約 5-8% 的孕婦會患上這種疾病。
這種疾病是由於血管收縮和內皮增厚導致器官血流減少而發生的。患有腎臟疾病、格雷夫茲病、糖尿病等相關疾病的孕婦常患此病。其後果可能包括肝腎損傷、出血(例如無法控制的出血或分娩時癲癇發作),從而導致胎兒窘迫、胎兒發育遲緩,甚至子宮內死亡。
子癇前症的症狀並不常見,例如血壓突然升高、呼吸急促和癲癇發作,具體症狀取決於嚴重程度。然而,並非所有孕婦都了解這種妊娠併發症的所有危害。

妊娠子癇:8 種症狀及治療
2. 可能導致子癇前症的因素:
迄今為止,尚無研究發現先兆子癇的主要原因。但以下因素可能導致孕婦出現這些危險的併發症:
患有慢性高血壓的孕婦
患有某些疾病的孕婦,例如血友病、腎臟病、糖尿病史、自體免疫疾病(例如紅斑性狼瘡(皮膚潰瘍)和糖尿病)。
超重或肥胖的孕婦罹患子癇前症的風險更高。
患有子癇前症的家庭成員,例如母親、祖母、姑姑和姊妹。
孕婦可能懷有多胞胎或雙胞胎。
懷第一胎的孕婦。
子癇前症病史
孕期營養不良
妊娠晚期,40歲以後妊娠
與第二伴侶妊娠罹患子癇前症的風險更高。
膚色:黑人女性罹患子癇前症的風險高於其他種族女性。
妊娠間隔少於兩年或超過十年時,也會產生影響,並可能導致子癇前症的風險。
透過體外受精受孕的母親也比自然受孕的母親面臨更高的風險。
子癇前症是妊娠期間可能發生的併發症之一。如果這種疾病未能及時發現和治療,可能會影響母親和胎兒的健康,甚至可能導致母嬰死亡。
子癇前症併發症非常危險。母親和胎兒都會受到影響。

妊娠子癇:8 種症狀及治療
3. 子癇前症的症狀:
在妊娠20週時,大多數子癇前症的症狀可透過篩檢發現。子癇前症可能出現以下症狀
高血壓:收縮壓最高值可能高於或等於140毫米汞柱,舒張壓最低值可能高於或等於90毫米汞柱,或兩者同時出現。提示診斷的數值需要間隔4小時測量兩次血壓。
蛋白尿:尿液中出現異常蛋白質。子癇前症患者的尿液蛋白質含量通常超過0.5克/公升或每日超過300毫克。
水腫:眼周輕微腫脹、臉部和四肢腫脹或體重突然增加都是水腫的跡象。然而,並非所有孕婦都會出現這些症狀,或是水腫症狀難以察覺。
除上述常見症狀外,患有子癇前症的孕婦還可能出現其他徵兆:
孕婦出現噁心和嘔吐。
肝臟前方或上腹部區域輕微持續性腹痛。
劇烈頭痛,可能伴隨視力模糊、暫時性視力喪失或完全喪失。
胸痛和呼吸急促,尤其是在仰臥時,以及腹脹加劇。
血液檢查結果異常,例如肝酵素升高或血小板減少等。
4. 子癇前症的併發症:
未經治療且控制不佳的子癇前症可導致多種危及母嬰生命的併發症,例如:
4.1. 孕婦併發症
子癇:癲癇發作和昏迷是孕婦的嚴重併發症。子癇可發生在產前、產中或產後六週。其初期症狀通常為劇烈頭痛、視力下降或感知改變。
胎盤早期剝離是指胎盤與子宮壁分離。此疾病會導致大量出血,影響胎兒的營養,危害母嬰健康。
HELLP症候群:伴隨溶血、血小板減少和肝酵素升高等嚴重症狀。因此,HELLP症候群可導致大量失血、凝血功能障礙,嚴重影響母嬰健康。
母體器官損傷:伴隨高血壓症狀的子癇前症可導致肺水腫、肝細胞和腎小球損傷,增加腦出血的風險,或導致視神經損傷,進而導致視力模糊。
心血管疾病:子癇前症會增加日後心血管疾病的風險,尤其是多次罹患子癇前症的孕婦。
4.2. 胎兒併發症
胎兒生長緩慢:由於胎盤異常,向胎兒輸送營養物質的能力下降,導致胎兒體重增長通常低於胎齡。
早產:妊娠22至37週之間發生的早產原因之一稱為子癇前症。醫生也可能要求提前終止妊娠以治療未控制的子癇前症。
圍產期死亡:胎盤早期剝離或早產的併發症會增加死亡風險。

妊娠子癇:8 種症狀及治療
5. 預防子癇前症:
目前,尚無研究明確子癇前症的原因,也未找到完全預防這種危險併發症的方法。
因此,預防子癇前症至關重要。良好的飲食和生活方式對於降低孕婦子癇的風險至關重要。
補充DHA和EPA有助於預防子癇前症。富含Omega-3的食物包括鮭魚、花椰菜、核桃和芝麻。
孕婦應在整個懷孕期間攝取足夠的鈣,以降低49%的子癇前症風險,高風險孕婦的風險則可降低82%。牛奶、蘆筍、秋葵和西蘭花等富含鈣的食物也值得關注。此外,為了幫助降低27%的子癇前症風險,母親需要補充足夠的維生素D。富含鈣的食物,如香菇、全穀物和魚肝油…
規律運動:也有助於母親降低子癇前症的風險。
所有孕婦也需要注意,在整個孕期必須密切監測。如果發現異常,應立即就醫,以便診斷和治療。
至少每三個月進行一次產前檢查,以監測胎兒發育情況並發現早期症狀。
懷孕期間不要吸煙或喝酒。
參加產前和產後課程,增強應對疾病的知識和能力。
保持體重穩定,不要肥胖,也不要體重增加太快。
如果您患有子癇前症,請按照醫生的指示定期檢查。
限制工作量,保持精神舒暢。
6. 子癇前症的治療:
妊娠足月前,輕度子癇前症可透過居家就診和生化檢測來監測病情進展。孕婦必須符合以下要求:
每天在家測量兩次血壓:早中晚各一次。
每天監測體重和胎動
充分休息,避免過度勞累。
及時發現高血壓、視力下降、頭暈等嚴重症狀。
當子癇前症發展到嚴重階段時,孕婦需要在專科醫療機構接受密切監測。患者每天需要監測4次蛋白尿、體重和血壓。
子癇前症的治療可能包括使用地西泮、硫酸鎂、抗子癇藥物、肼屈嗪、硝苯地平或拉貝洛爾等藥物。
如果嚴重的子癇前症對藥物治療無效或發生子癇,則必須立即終止懷孕以確保母親的生命。終止懷孕前,母親的病情必須穩定24-48小時。

妊娠子癇:8 種症狀及治療
結論:
如果母親患有嚴重的子癇前症,即使尚未足月,醫生也可能會要求母親立即分娩。分娩後,子癇前症的症狀會在1至6週內消失,但也可能持續更久。
在整個孕期,積極進行全面的產前檢查至關重要。因此,孕婦應嚴格遵守產前檢查計劃,測量血壓並檢測尿液中的蛋白質含量,以檢測子癇前症。如果孕婦有子癇前症的高風險,例如糖尿病、腎臟病、高齡妊娠或有子癇前症家族史,則需要醫生的建議和密切監測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