前置胎盤是在孕期中一項嚴重的健康關切,可能對母體與胎兒都帶來風險。這是指胎盤附著在子宮下段,部分或完全覆蓋子宮頸口的情況。由於此情況可能導致懷孕與生產時出現嚴重併發症,因此孕婦需充分了解其風險、症狀與應對措施。
1. 什麼是前置胎盤?
前置胎盤是指胎盤位於子宮下段,部分或完全覆蓋子宮頸口。胎盤是一個極為重要的器官,負責提供胎兒所需的氧氣與營養,同時也將胎兒血液中的廢物排出體外。
在正常妊娠中,胎盤通常附著於子宮上段,遠離子宮頸口。但若胎盤靠近甚至覆蓋子宮頸,將會阻擋胎兒的出生通道,並引發相關併發症。
前置胎盤可依據其覆蓋子宮頸口的程度分為三種類型:
完全前置胎盤(Placenta Previa Totalis): 胎盤完全覆蓋子宮頸口,使自然產不可能,且極具風險。
部分前置胎盤(Placenta Previa Partialis): 胎盤僅部分覆蓋子宮頸,仍可能在分娩時產生併發症。
邊緣性前置胎盤(Placenta Previa Marginalis): 胎盤靠近但未完全覆蓋子宮頸口。儘管較不嚴重,但仍需密切觀察與監控。

前置胎盤:了解風險、症狀與管理方式
2. 前置胎盤的風險因子
雖然任何孕婦都有可能發展出前置胎盤,但以下幾種情況會增加其發生機率:
曾經剖腹產: 接受過一次或多次剖腹產的女性,因子宮上有疤痕,罹患前置胎盤的風險較高。
高齡孕婦: 年齡超過 35 歲的孕婦,其發生前置胎盤的風險顯著上升。隨著年齡增加,妊娠併發症的機率也會提升。
多次懷孕或多胎妊娠: 曾多次懷孕或目前懷有雙胞胎、三胞胎的女性,風險也較高。
吸菸與使用刺激性物質: 懷孕期間吸菸或使用某些刺激物質(如毒品、酒精等)可能增加前置胎盤的風險。
子宮手術史: 曾經接受子宮手術(如切除肌瘤、人工流產等)者,會增加胎盤異常附著的可能性。
試管嬰兒(IVF): 透過體外受精懷孕的女性,比自然受孕者更容易發生前置胎盤。

前置胎盤:了解風險、症狀與管理方式
3. 前置胎盤的症狀
前置胎盤最常見的症狀是無痛性陰道出血,通常發生在懷孕第 20 週之後。出血量可能從少量點滴到大量不等。其他相關症狀還包括:
輕微到大量陰道出血: 無痛性的陰道出血是前置胎盤的典型表現。
子宮收縮: 部分患有前置胎盤的孕婦可能會出現子宮收縮或抽筋感。
下腹不適或壓迫感: 胎盤位置較低可能會導致下腹部有壓力或不適感。
準媽媽若出現任何陰道出血情況,務必立即告知醫師,因為這可能是前置胎盤或其他嚴重妊娠併發症的警訊。
4. 如何診斷前置胎盤
前置胎盤通常透過**超音波檢查(超聲波)**來診斷。超音波是一種非侵入性檢查方式,利用聲波建立體內影像,幫助醫師清楚判斷胎盤的位置及其與子宮頸的相對關係。
若在孕早期懷疑有前置胎盤,醫師會安排後續多次超音波來追蹤胎盤位置變化。在某些情況下,隨著子宮擴張,胎盤可能會逐漸向上移動,自然解決前置問題,無需進一步干預。

前置胎盤:了解風險、症狀與管理方式
5. 前置胎盤的潛在風險
前置胎盤在妊娠中後期對母體與胎兒皆可能造成多重風險,主要包括:
嚴重出血: 最嚴重的併發症之一是大出血。當子宮頸開始變薄並擴張進入產程時,胎盤中的血管可能會破裂,造成大量出血,危及母嬰性命。
早產風險: 患有前置胎盤的孕婦早產機率較高,可能導致新生兒面臨呼吸困難、生長遲緩或出生體重過低等問題。
需要剖腹產: 由於胎盤位置異常,大多數患有前置胎盤的孕婦需要透過剖腹產來分娩,以確保母嬰安全。自然產通常不可行。
胎盤早期剝離: 在少數情況下,胎盤可能在分娩前提前從子宮壁剝離,造成嚴重的急症威脅。
胎兒生長受限: 若胎盤因位置異常而功能受損,將影響胎兒獲取足夠氧氣與營養,導致發育遲緩。
6. 前置胎盤的管理與治療
前置胎盤的處理方式會依據其嚴重程度、胎齡與母體整體健康狀況而有所不同。常見治療與管理措施包括:
限制活動: 對於症狀輕微、出血量少的孕婦,醫師可能建議臥床休息或避免劇烈運動,以減少出血風險。
住院觀察: 若出血嚴重,醫師可能會建議住院治療,以便隨時監測母體與胎兒狀況,並迅速應對突發併發症。
藥物治療: 某些情況下會使用藥物來預防早產,或促進胎兒肺部發育(如需提前分娩)。例如可使用類固醇(Corticosteroids)來幫助胎肺成熟。
計畫性剖腹產: 通常被視為前置胎盤孕婦最安全的分娩方式。手術時間將根據病情與母胎健康來安排,大多數會在懷孕第 36~37 週進行,以減少併發症風險。
輸血: 若母體因出血過多導致貧血或循環不穩,可能需要輸血以補充流失的血液並維持血液循環功能。

前置胎盤:了解風險、症狀與管理方式
7. 預防前置胎盤的方法
雖然目前尚無絕對有效的方法能預防前置胎盤,但透過調整生活方式與採取部分預防措施,可以降低風險:
避免吸菸與使用刺激性物質: 吸菸及在孕期使用某些藥物,會明顯提高罹患前置胎盤的風險。停止吸菸並避免使用非必要藥物,可有效降低風險。
定期產檢與超音波追蹤: 準時進行產前檢查與超音波檢查,能夠早期發現胎盤異常,從而提高孕期管理效果與母嬰健康機率。
避免多次剖腹產: 若情況允許,應減少不必要的剖腹產次數,以降低子宮疤痕與後續出現前置胎盤的機率。
8. 前置胎盤對胎兒的影響
前置胎盤若導致早產,將對胎兒造成嚴重後果。早產兒常面臨以下健康風險:
呼吸困難
出生體重過低
成長與發展遲緩
此外,若分娩過程中出現大出血,胎兒可能因氧氣不足而導致長期併發症,例如腦部損傷或神經系統影響。
結論
前置胎盤是一種需高度關注的妊娠併發症,必須在整個孕期中進行嚴格監測與妥善管理。準媽媽應該清楚認識其症狀、風險因子與相關處理方式,以確保母胎健康。
定期產檢、及時超音波追蹤與積極配合醫師建議,是有效管理前置胎盤的關鍵。透過主動掌握資訊並遵從醫療指導,多數孕婦都能順利度過難關,順利完成孕期。
延伸閱讀:胎兒在母體中打嗝的原因與 4 種應對方式
粉絲專頁: 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wilimedia.en